贵州云上大宗

二维码

二维码

信息资讯
贵定县主动作为乡村振兴开新局(转载)

2021-07-13

新征程扬帆启航,新使命重任在肩。6月10日,贵定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,标志着贵定县正朝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踏步迈进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贵定县29个贫困村,2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,11005户41392人全部脱贫,2086户8317人搬出大山过上好日子。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贵定县将继续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保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劲头,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,认真落实“四个”要求,常态化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。农村要美,产业要强,农民要富,不断提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,以都市农业产业势在必为、旅游产业化势在有为、乡村振兴势在可为,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,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
“融贵阳” 旅游产业化实现乡村价值

在旅游强省发展格局中,贵定县旅游发展由景点旅游模式进入全域旅游模式,旅游发展的空间由“点”状变为“点、面”相结合,由已有旅游资源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,最大限度提升农业产能、发现乡村价值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贵定县将紧紧围绕省、黔南州旅游产业化工作的安排部署,紧扣“融贵阳”主战略,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布局,加快构筑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产业体系,提供旅游公共服务能力,着力构建“融贵阳”旅游消费,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全县有国家级4A级景区1个、3A级景区3个,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、省级文物保护地5处,有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和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。作为贵阳一小时范围内“山水林田湖”组合较优县,方寸之间尽显绿水青山,咫尺之间远离城市喧嚣。悠长的摆龙河尽展原生态的生物多样化、古朴的阳宝山感受历史悠远、长鼓舞长衫龙蕴藉民族文化悠扬,金海雪山近距离体验四季轮作的农耕文化。在“旅游+农业”促进农旅一体化方面,全县28万亩茶园、18万亩刺梨连缀山岭云间,集体验、休闲、观光于一体。在“旅游+工业”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方面,老干妈、苗姑娘、云雾贡茶、益肝草、百合贡粉等特色食品既具生态特点、又蕴文化内涵。在“旅游+文化”拓展旅游产品外延方面,精心制作《桂花开放幸福来》非遗文化大戏,长衫龙、长鼓舞、布依山歌十八调进入景区商演。在“旅游+网络”构筑大数据宣传营销平台方面,先后与腾讯、新浪、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,组织涉旅企业举办“电商年货节”“旅游扶贫集市”,集束宣传推荐贵定旅游品牌。接下来,贵定县将围绕云雾山、阳宝山、金海雪山和摆龙河湿地公园、甘溪森林公园的“三山两园”优势资源变为经济优势。通过融入户外运动、休闲度假、农事体验、乡村民俗、民族活动等多元化游客沉浸式体验业态,让贵定县金海雪山的绚丽花海、云雾山的贡茗茶海、阳宝山的日出云海,让贵定的绿水青山、蓝天净土成为人们舒适旅游、度假休闲、休憩养心目的地,更好地体验和感悟云贵之特、山水之秀、田园之美、乡愁之醉。

“环省会” 发展都市农业产业

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“十四五”时期,贵定县将围绕省委“强省会”战略,充分利用环省会城市优势,实施“融贵阳”主战略和环贵阳城镇带建设行动计划,积极探索有别于城郊农业的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“农业现代化”的要求,紧扣黔南州委“环贵阳城镇带”发展规划和“六个引领工程”,围绕贵定县委确定的“一四五”工作思路,紧盯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定位,该县将利用昌明开发区相对投资成本低和产业集聚优势,积极承接贵阳“退城入园”企业转移,打造贵定—龙里—贵阳工业经济走廊。瞄准粮食保障和体验休闲相融合,计划完成种植优质稻面积27.5万亩,粮食总产达到8万吨以上。同时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提高水利化、机械化水平,深入实施粮食生产“三个100”工程,提升粮食基地化、品牌化水平。并以“金海雪山”为重点,打造彩绘水稻、彩绘油菜、垂钓、农业科普、创意农业等景观资源组合,促进农旅互动融合发展,让都市人领略稻菽千重浪的美丽田园风光。瞄准生猪扩能保供和绿色循环相融合,依托海大、东方希望等全国500强和佳阳、光华等龙头规模企业,实施生猪产业倍增计划,形成“一核一心三区四园”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格局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、贵阳市民餐桌肉食品供应基地。同时,抓好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配套建设,建成1个曾祖代种猪核心育种场,创建1个生猪科技创新研发中心,加快建设饲料生产及生猪屠宰加工、配送三个功能区。瞄准茶园提质增效和茶旅赋能相融合,通过发挥国家级龙头企业经典公司云雾茶行业引领作用,实施茶园提质增效,构建茶旅融合发展,打造“融贵阳”经济圈“茶罐子”,并建设规模化、标准化茶园基地,加快推进茶叶品种培优,融合推进茶旅一体化。瞄准特色优势和产业增值,突出抓好刺梨、精品水果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提升工程,并实施蔬菜“三个100”工程,建设8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,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个,实现产量24万吨以上,产值6亿元以上。瞄准“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”集成示范建设,积极推进沿山镇星溪村晓寨、昌明镇黄土村流佳庄、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3个县级示范试点建设,加快编制试点工作方案、产业规划、村庄规划,争取挤进省级、州级示范,为建设美丽乡村新画卷,打造乡村振兴“贵定样板”。

“加速度” 聚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

2018年5月,贵定县2000余名干部下沉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三年来,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、善于作为,抒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;三年来,干部们扎实工作,与村民建立了鱼水深情;三年来,尽锐出战,全力攻坚,贵定县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今年5月,贵定县从73个县直部门、8个镇(街)选派了552名干部,会同省、黔南州派驻到贵定县开展驻村帮扶的30名干部,共同组建了99个乡村振兴工作组,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大人才力量,进一步推动全县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全面振兴。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,加快汇聚一批优秀青年人才选择基层、扎根基层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,今年6月初,贵定县10名通过绿色通道拟引进的青年人才,及40名通过综合考核拟引进的青年人才,均通过“双向选择”方式,选到了自己心仪的岗位并签订就业意向协议。千秋伟业,人才为先,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。当前,在全县结对帮扶干部3432人中,镇街干部1261人,县直部门干部2171人,组建成立的99个乡村振兴工作组已奔向以乡村振兴为主的“接力赛”。不仅如此,为强化责任落实,贵定县制定了县、镇、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主要精力抓“三农”工作,组建专家指导队伍,借助本地人才、返乡人才力量,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。同时,优化农业产业、生产和经营“三大”体系,大力推进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育品牌、拓市场、联基地,发挥“村社合一”组织作用,激发“农民”主体作用,优化利益分配联结机制,促进农民共同富裕。并整合农资、农机、农艺、技术、信息、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,提供农技推广、土地托管、代耕代种、产销衔接等全程专业社会化服务。以及统筹利用财政涉农资金、地方专项债券、产业发展基金等资金渠道,发挥社会资本投资作用,开展信贷担保、保险服务等,构建完善支农强农的资金保障机制。据悉,2021年,全县将整合涉农资金1.4亿元投入到农业产业和乡村建设。为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向市场化转型,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,贵定将全面摸清全县国有平台公司资产、涉农项目投资运行等情况,细化制定转型方案,聚焦“做渠道、下订单”的职能,积极盘活资源,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主营业务,重点发展商贸和订单农业,丰富公司产业结构。同时,积极拓宽融资渠道,寻找新的社会战略伙伴,推动公司完成实体化运营,实现投资多元化、收益多元化,增强公司“造血”功能。据悉,2021年,贵定县力争国有平台公司融资5亿元以上,实施项目12个以上,发展订单农业2万亩以上,主营业务收入1.8亿元以上,实现企业自主盈利。

云上大宗交易中心信息披露以官网发布为准。

封面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。

文章来源:贵州日报


110